思政課程建設方案篇1
論文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成效;思考
案例式教學法由美國哈佛商學院在1921年首創(chuàng),該教學法一經問世,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以其在培養(yǎng)應用型、實戰(zhàn)型、技能型人才方面所具有的獨到的功能和效果顯示了在教學領域的強大生命力。引入案例教學法,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新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將之作為必修課列入大學的課程體系。該課程的開設,對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起到了思想保障作用。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分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將之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按照新時期經濟文化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有效整合教學內容,編訂統(tǒng)一教材,制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新的實施方案(“05方案”),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邁入了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
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和教學體系的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階段:50-60年代模仿蘇聯(lián)課程和教學體系;70-80年代探索適合中國實際的課程和教學體系;90年代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課程和教學體系并在新時期得到進一步完善。經過50多年的發(fā)展,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教學雖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一直存在著重理論和研究,輕實踐和應用的弊端,致使思想政治理論課顯得枯燥無味,導致廣大青年學生缺乏政治理論的學習熱情。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為基礎,通過兩難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對選定的含有問題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進而達到理解理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案例教學就是教師通過設計和激勵,通過典型案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運用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案例中所隱含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接受和掌握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實施案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對時代需要作出的呼應,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現(xiàn)自身特點,適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對象的內在要求。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的特點
比之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具有如下四個特點:
一是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充分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滿足學生學習需要。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xiàn)在的“我要學”,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二是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時俱進,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緊扣時代脈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對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具有代表性和引起廣泛關注典型事例進行分析和討論,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對問題的見解,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感染力;三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具有典型意義的真實案例分析,用事實幫助學生解決認識上的是非,澄清理論上的迷惑,打開發(fā)散思維的天窗,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戰(zhàn)性”;四是促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高等職業(yè)教育為經濟社會培養(yǎng)的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增強,將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和發(fā)展方式轉變,實現(xiàn)經濟社會科學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案例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領域的引用,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發(fā)展,將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三者有機結合,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服務的目標。
當然,任何教學方法都不能獨立地完成一門課程的全部任務,也不是否定其他教學方法的依據。同樣,實施案例教學,并意味著對理論教學的全盤否定。在以提高教學效果和注重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變革中,廣大思政教育者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有效的教學手段,將案例教學、理論課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融合,互為補充,不可偏廢。必要的理論教學,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掌握是案例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論知識在模擬情境中的應用,是理論教學的深化和延伸;實踐教學,讓學生接觸社會,使思想政治教育具象化,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益補充。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既要克服理論知識灌輸傳統(tǒng)習慣的影響,用案例教學法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又要充分重視理論知識對案例分析的工具作用,不能有失偏頗。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的運用
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閱讀和分析,進行討論和交流,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理論運用的能力的教學方法。它不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闡述理論或概念而進行的舉例分析,而是一種啟發(fā)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方法就是通過對某一事件的描述(案例)和分析,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與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理解原理、鞏固概念、深化知識、巧用方法的目的。用于教學的典型案例的選擇應堅持“三貼近”原則即: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具有決策導向性。通過案例教學,營造虛擬的環(huán)境,讓學生置身于案例之中,參與問題的認定與問題的解決,作出自己的評判,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建議。案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以本為本、注重概念和理論知識灌輸的注入式教學方式,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性學習,達到學以致用,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四、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案例教學取得的成效
多年來,我院一直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培養(yǎng)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合格人才,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為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充分發(fā)揮其在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中的作用,我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致力于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高。2007年開始,選擇部分教學班級進行案例教學的試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2008年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2009年在總結試點經驗,進行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全面推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引入案例教學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深入分析研究,探尋破解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困境的辦法:針對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價值取向的變化和改革開放帶來的多元文化的沖擊以及社會非主流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在學生中開展了廣泛的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了解當代青年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準確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傾聽學生的心理訴求,征求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的意見和對課程教學的要求。調查分析表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運用基本原理來分析說明實際問題的引導,不能體現(xiàn)政治理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使得課程內容顯得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實施案例教學,精選具有時代性和典型意義,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鮮活案例,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破解新形勢下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困境的有效辦法。例如在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這一章時,沒有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內容,而是選取了1958年10月中旬發(fā)生在湖北省當陽縣跑馬鄉(xiāng)一夜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典型事件作為分析對象,引導學生分析產生本事件產生的原因,討論我們從中應吸取的教訓。通過分析和討論,使學生正確認識國情,深刻理解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掌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進而產生對黨的針對國情所制定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理解與認同。
(二)加強對案例教學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形成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成果:在試點階段和全面實施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注重實際調查,系統(tǒng)開展思政課引入案例教學法的專項研究,借鑒案例教學法在其他教學領域的成經驗,根據案例教學的基本原理,探討案例教學法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實施程序、教學規(guī)范和實現(xiàn)步驟,形成了一批理論成果并公開發(fā)表。搜集整理相關資料,精心編輯“三貼近”特色的典型教學案例,初步形成了由“教學引導案例”、“課堂討論案例”和“課外思考案例”組成的教學案例體系,實現(xiàn)了教學案例的模塊化。正式出版了《教學案例》和《教學案例》,并分別被評為校級精品教材。及時跟蹤社會熱點和大學生的關注目標,實時修訂教學案例,初步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具有高等職業(yè)教育特點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三貼近”案例教學體系。
(三)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為中心,創(chuàng)新課程考核評價方法:為了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在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同步改變課程的評價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以考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為主要標準的評價方法,突出能力考核。具體實施上采取理論知識學習考察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評價相結合、社會實踐活動考察和行為表現(xiàn)評價相結合、學習過程考察和學習效果評價相結合的“三結合”綜合考核方法。
五、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體系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改革實踐,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離經濟社會發(fā)展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集中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保障不力。尚未建立較為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案例式教學的保障體系。一是投入不足,還未能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提供充足的財力和物力的保障。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師資培訓、購置教學資料、收集相關信息以及編寫教學案例等均需要學院提供資金和各種教學設備等方面的支持。二是教學團隊建設。廣泛搜集資料、編寫高質量教學案例,預設問題,精心設計案例教學的程序,對學生提交的案例分析報告進行批改和指導,都使教師工作量驟然增加,必須擴大教學團隊,增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數量。
(二)在案例教學方法的運用中體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點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案例教學法在其他學科教學領域的成功運用,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案例教學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操作經驗,但相對于其他教學領域,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其自身的特點,如何將這一特點融入案例教學過程之中,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目標和課程自身的特點,要求案例的選擇、問題的預設和分析的結果帶有一定的指向性,有時甚至是唯一性,特別強調政治導向性和思想教育性,而管理學等其他課程對案例分析的結論可能也可以是多樣性的。因此,在教學案例的編選及其分析時,如何既遵循案例教學法的規(guī)律,又體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點,將共性和個性有機融合,還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思政課程建設方案篇2
今天,我們在這里專題召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討會,參加會議的有學校黨政領導、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各下屬學院黨總支書記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代表,這充分說明了學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高度重視。學校非常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是近三年來,在學習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的過程中,我們牢牢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規(guī)律,緊緊抓住大學生成長成才主要目標,堅持“三貼近”原則,注重“三結合”方法,創(chuàng)新理念,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載體,努力構建“一體化育人”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學科建設思路進一步明確,精品課程、重點課程建設成效顯著,教學方式方法逐步改進,科研水平和能力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價滿意率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引導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就是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省教育工委〔20*〕4號文件精神和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研究探討新時期新階段如何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保證。
一、充分認識新時期新階段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
1.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的重要舉措。中共中央、國務院20*年16號文件把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列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zhàn)略任務,其別強調了要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16文件精神,20*年初,、教育部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20*年,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16號文件精神的重要舉措。中央和省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課程體系、教材編寫、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教師隊伍建設等都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新課程方案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新方案充分體現(xiàn)了新世紀新階段黨對大學生理論武裝工作的綜合性、整體性要求。新課程方案的提出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奠定了基礎,也為我們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我校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快教育教學改革,是黨和國家在新時期發(fā)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戰(zhàn)略部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是本科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學?!笆濉币?guī)劃的提前完成,我校教學型綜合性大學的框架基本形成,全日制在校學生數已發(fā)展到約12500人,上課校區(qū)由1個擴大到3個,本科專業(yè)增加到41個。學生數、專業(yè)數的快速發(fā)展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在教師隊伍數量和水平都有提高但與學生人數的增長相比仍不能滿足的條件下,在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特征發(fā)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在課程和教材發(fā)生重大調整的狀況下,在學校走內涵式發(fā)展的背景下,繼續(xù)保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優(yōu)勢,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就需要我們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3.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進一步激勵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素質是人的素質的靈魂,人才質量的好壞、理想信念的堅定與否都直接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息息相關。因此,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就必須首先要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就必須以實施新課程方案和本科教學改革為契機,全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著力解決學科建設比較薄弱、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單一,課程建設不協(xié)調,教學發(fā)展水平不均衡,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水平不相稱,理論教育說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不夠等問題,努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切實加強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引導,把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求真務實,統(tǒng)籌資源,協(xié)調發(fā)展,重點建設,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水平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嚴格按照中央要求實施新課程設置方案。要進一步提高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新課程設置方案的認識,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嚴格按照《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教社政〔20*〕5號)和《中共*省委宣傳部中共*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實施意見》(浙教工委〔20*〕4號)文件的要求,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和學分。本科各專業(yè)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4門必修課,另外,開設“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等選修課。??聘鲗I(yè)開設“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2門必修課。逐步完善課程體系,加強對各學院、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指導和檢查,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學時安排等符合中央和省教育工委的要求。
要根據新時期新階段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中央的規(guī)定和學校的實際,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針對性。積極探索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長效機制,建立和完善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教學保障機制。要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把“形勢與政策”課列入教學計劃,按平均每學期16周,每周1學時計算,本科生以2學分、??粕?學分計入學生學籍檔案。宣傳部、教務處等主管部門和各教學單位要加強對“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指導、組織和管理,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大綱,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為主體,努力形成專兼職結合的、校內校外結合的教學隊伍,分年級有計劃地逐步推進。教學主管部門要合理計算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教學工作量,學校也將提供必要的經費,不斷形成合力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良好氛圍。
2.凝練方向,提升水平,大力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學科建設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所依托的學科是我國特有的一門政治性、科學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馬克思主義,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學校批準建設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為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等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指導地位,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培養(yǎ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提供有力的學科支撐。
宣傳部、科技處、法商學院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的指導,規(guī)劃和引導學科建設與發(fā)展。要不斷總結學科發(fā)展經驗,進一步整合資源,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進一步突出自身在省內外的比較優(yōu)勢,緊密結合學校發(fā)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探索馬克思主義學科發(fā)展的規(guī)律,努力建設一個定位科學、特色鮮明、結構合理、有所作為的在省內有地位在國內有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學校將充分考慮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重點建設,優(yōu)先發(fā)展,切實使馬克思主義學科建在前列、建在實處、建出成效。
3.協(xié)調發(fā)展,重點推進,著力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建設工程。課程建設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基本和主要環(huán)節(jié)。要以省級精品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為重點,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的層次和水平,努力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建設成為省級品牌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課程,逐步將其它3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校級精品課程或校重點課程建設。要充分發(fā)揮《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網絡課程的輻射和影響作用,大力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課程建設,要積極探索網絡課程教育教學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努力形成資源共享、層次多樣、主題鮮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網絡體系。要以4門必修課程為主,以相關選修課程為輔,逐步完善課程設置,形成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相對穩(wěn)定的課程體系,全方位、多形式地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以生為本,創(chuàng)新理念,切實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勇于實踐,不斷探索,徹底改變“滿堂灌”的說教式教學方式,積極采用能夠增強師生互動的啟發(fā)式、參與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學,既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使教學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感染力。
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不斷優(yōu)化教學手段。要進一步提高課件制作水平,建立資源共享的教學資料數據庫,大力推進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xiàn)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要加強集體備課,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調查了解。要加強對教育教學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改項目要作為校級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定期評選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和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課件。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導師制建設,充分發(fā)揮教學能力強、學生滿意率高的教師的示范帶動作用,著力增強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整體上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水平。
要加強社會實踐及基地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我們要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樹立大實踐觀,積極探索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建立和完善包括實踐經費在內的實踐教學的保障機制。既要貫徹落實中央的精神,又要密切結合學校的實際,大膽探索具有時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實踐教學形式,不斷提高大學生明是非、知榮辱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基地拓展機制,宣傳部、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等職能部門要積極主動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廣闊的社會實踐空間和有效的社會實踐基地,各學院要有一批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并將社會實踐基地建設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學實習基地、科研推廣基地、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基地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基地建設內涵,建立師生社會實踐聯(lián)動和考核機制,將師生參與情況作為評獎評優(yōu)和業(yè)績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據。
要改進和完善考試方法。采取多種方式,逐步推進考教分離,綜合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際表現(xiàn)。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日常表現(xiàn)和應用能力的考核,力求全面、客觀反映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
5.統(tǒng)籌建設,合理定位,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關鍵在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做教書育人的表率,做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增強社會責任感,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要按照專兼職結合的原則,建立以專職為主、兼職為輔的教師隊伍。要按照學生人數以及教學任務,不斷優(yōu)化和充實隊伍結構。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任職資格標準,實行準入制度,完善激勵和保障機制。專任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輔導員有條件的可承擔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要拓寬教師來源渠道,吸引和鼓勵相關專業(yè)課的教師承擔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促進專業(yè)課教師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之間的交流。要聘請理論研究單位和實際工作部門的專家學者和領導干部開設專題講座。
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訓體系,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采取脫產進修、攻讀學位、名師指導、社會考察、國內外學術交流等措施,著力培養(yǎng)品牌教授、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教學帶頭人和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要積極支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要在職務聘任、職稱評聘、科研立項、國內外學習進修和物質待遇等方面要充分考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工作的特點,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保證,真正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全面和諧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工作機制
1.要建立健全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體師生員工大力支持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全校共同關心支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強大合力。各黨總支(直屬支部),各部門、下屬學院要從戰(zhàn)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大意義,把“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這一重大課題始終擺在重要位置,切實加強學習,認真貫徹落實,并切實負起責任,嚴格執(zhí)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方案。
2.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估體系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工作業(yè)績考核體系。要嚴格按照《*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建立和完善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評估體系。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堅持重在激勵的原則,認真執(zhí)行《*省高等學校教師教學工作業(yè)績考核指導性意見》,分層次和分類別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業(yè)績進行科學全面的考核,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健康和諧發(fā)展。
3.不斷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保障機制。要建立健全與中央和省教育工委的要求相協(xié)調、與高等教育全面發(fā)展相銜接、與大學生成長成才需要相適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體系。要加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經費投入,按照不少于學校全日制在校生生均20元的標準,核定課程建設、圖書資料、教師社會實踐和行政管理經費。建立經費使用制度,保證經費??顚S谩W校要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供必要的場所與設備,不斷改善條件,優(yōu)化手段。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作為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深化本科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納入今后學校重點工作的議事日程。教務處等各相關職能部門和下屬學院要組織專家學者積極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科學研究,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論支持、決策依據和便利條件,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研究水平
思政課程建設方案篇3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 學科建設 思想政治理論課 互動關系
2005年,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fā)展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一年中有兩件重要的大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實施新的課程設置,稱為“05方案”;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被增設為法學門類中的一個一級學科。前者構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新體系,后者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的學科地位,并在高校新增了一批碩士點.博士點。當前,高校面臨著全面實施“05方案”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雙重任務,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實現(xiàn)兩者的互動,是從更高層次上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
一、從思想政治理論課角度看與學科建設的互動關系
回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發(fā)展的歷程,從“85方案”、“98方案”到“05方案”,課程設置根據形勢發(fā)展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要求作了多次調整。與課程設置調整相聯(lián)系,學科建設的問題也越來越迫切地提上了議事日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與發(fā)展的實踐證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需要有學科建設強有力的支撐。
首先,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有學科建設的支撐。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教育,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教育。開展科學發(fā)展觀教育,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與政策教育,不斷增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說服力、感染力。落實和貫徹這一指導思想,必須依托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重點開展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研究、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這些研究從學科上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指導地位,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培養(yǎ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提供基本理論依據。從這一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內容向綜合性方向的發(fā)展,要有學科建設的支撐。“05方案”的課程設置與原有課程設置相比表現(xiàn)出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課程內容的綜合性特征日益突出。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還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都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某一個學科所能夠涵蓋的,而是涉及到多門學科的知識。這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夠高質量地開設這些課程,不僅要求編寫出能夠反映新課程特色的高水平的教材,更需要建設一支能夠適應新課程要求,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綜合知識的師資隊伍。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這些工作,都需要建立在學科建設不斷加強和發(fā)展的基礎上。所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和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必須要做好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再次,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說服力、感染力,要有學科建設的支撐。增強教學的說服力、感染力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從根本上說,說服力、感染力來自于理論的力量,而理論的力量在于它的科學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是一般的宣傳,而是要使大學生掌握科學的理論,用科學的理論去影響他們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因此,科學的理論是管長遠、管根本的。要提高理論教育的科學性,基礎在于加強學科建設。要從思想認識上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理論教育,而不是一般的政治宣傳的觀念,并把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科學性作為著力點,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說服力、感染力建立在堅實的科學性基礎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的這一內在聯(lián)系,決定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說服力、感染力,最終要通過加強學科建設來實現(xiàn)。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和發(fā)展在得到學科建設強有力支撐的同時,也為學科建設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的發(fā)展以及在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為學科建設和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第一手的資料,使學科建設和研究始終具有新鮮的內容,始終充滿時代感,始終具有現(xiàn)實性。二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發(fā)展,對學科建設和學科點的發(fā)展形成了巨大的需求,使學科建設和學科點培養(yǎng)的人才能夠有用武之地,并為學科建設和學科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基礎條件。三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發(fā)展,也是學科建設和學科點發(fā)展所需要的師資隊伍的重要來源。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學科點的師資隊伍在根本上是統(tǒng)一的,而且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學科點的建設,具有更顯著的優(yōu)勢。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壯大和發(fā)展也就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學科點建設隊伍的加強。
正是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學科建設之間的這一內在聯(lián)系,黨中央、、教育部把實施“05方案”與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同步推進。一方面,根據新形勢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確立了新的課程設置,使課程體系更具有科學性、現(xiàn)實性另一方面,通過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和增設一批碩士、博士點,把學科建設落到實處,有效地解決了原來學科建設基礎比較薄弱的問題,使“05方案”的實施能夠得到強有力的學科支撐。這也是“05方案”與以往改革在總體設計和規(guī)劃上體現(xiàn)的不同之處。
二、從學科建設角度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互動關系
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需要學科建設的支撐,這一支撐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學科建設要把服務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作為首要的任務,這是學科建設必須確立的觀念。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提高到一級學科的地位上來進行建設,從根本上說,是我們黨為了更好地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fā)展的規(guī)律,更好地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鞏固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而采取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發(fā)展。對于這一點必須要有充分的認識。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服務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其自身的基本功能。具體說,這一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培養(yǎng)師資隊伍。由于種種歷史的原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學科建設的基礎比較薄弱,師資來源的學科專業(yè)背景比較雜,從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和發(fā)展受到較大的師資隊伍知識結構的制約。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以及相應的二級學科的設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之間建立了高度的聯(lián)系,盡管馬克思主義理論各二級學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但它們之間的內在一致性則是毫無疑問的。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這些二級學科的設立,是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基本一致的。這些學科點的建設,在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學科支撐的同時,也將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的主要來源。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必須把課程設置改革建立在具有良好師資隊伍的基礎上。因為教師是改革的主體,也是課程教學的具體實施者,在師資隊伍不能適應課程設置和要求的情況下,任何改革都是難以取得實際效果的。正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這一經驗的深刻認識,中央把“05方案”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作為一個整體統(tǒng)籌規(guī)劃,把課程設置改革與學科建設、隊伍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使課程改革能夠建立在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的基礎之上。從這一意義上說,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yǎng)師資隊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重要功能和主要任務之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必須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的建設當作本職任務。
從學科點建設自身的發(fā)展來看,也要求把培養(yǎng)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師資作為主要任務。之所以這樣認為,有兩個理由:一是如果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的建設不把培養(yǎng)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作為主要任務,那么學科點本身發(fā)展的空間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直接影響到學科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二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與新方案的實施,急需大批能夠適應新方案教學要求的師資力量,而能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最直接、最對口的師資力量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這是主渠道,其他社會科學點培養(yǎng)的師資力量則處于輔助地位。如果學科點不能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自己的主要培養(yǎng)對象,那么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來說,就會因為缺乏師資來源而難以高質量地實現(xiàn)自身的建設和發(fā)展。因而,是否把培養(yǎng)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師資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主要任務,可以看作是衡量是否實現(xiàn)了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互動的重要標志之一。這實際上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一個基本認識問題,從認識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就會始終把握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方向和主要任務。把握好了這一方向和主要任務,也就意味著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同時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溝通了一條良好的渠道。
第二,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研究成果。要不斷地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必須加強科學研究,用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來支撐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高。這就需要有更多的科研成果運用到教學中去。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就是要有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這是學科建設的優(yōu)勢。利用學科建設具有的這一優(yōu)勢,可以使學科研究中取得的科研成果直接運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這也是學科建設服務于教學的具體體現(xiàn)。把學科建設取得的研究成果運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現(xiàn)實可行性,還在于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師資在整體上是一支隊伍,絕大多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骨干力量也是學科建設的帶頭人,設立了學科建設這一平臺,也為廣大教師加強科學研究,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無論是學科建設取得的研究成果,還是廣大教師通過學科建設這一平臺取得的研究成果,最終都會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得到運用。因此,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研究成果,應該是學科建設和學科研究必須樹立的觀念,也只有當學科建設的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和運用,學科建設的效益和意義才能在更大的范圍里被社會認可。
第三,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學科依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和發(fā)展顯示出一個清晰的趨勢,就是課程內容向綜合性發(fā)展,即課程的設置突破了原來單一學科的框框,實現(xiàn)了多學科的融合?!?5方案”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等課程都體現(xiàn)出多學科的綜合性。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的這一變化趨勢,是符合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發(fā)展要求的。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是整體性的,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和把握也應該是整體性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是綜合性的,對這些問題的解釋和分析當然也應該是綜合性的;大學生思想上存在的認識問題所涉及的內容是綜合性的,解決這些問題也應該用綜合性的理論。要適應思想政治理論課由單一性學科向綜合性學科發(fā)展的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就必須把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研究作為一個重要的方向,以克服原來只注重對單一學科研究所帶來的弊端,同時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奠定堅實的學科基礎,即加強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和發(fā)展服務。
同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本身也不可能離開思想政治理論課而孤立地發(fā)展。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一個大平臺,學科建設離開了這一大平臺,其發(fā)展就受到了限制,就失去了充分發(fā)揮其功能的空間。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兩者之間互為條件,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離開了學科建設,就失去了科學性、理論性的基礎,學科建設離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就制約了其功能和作用的發(fā)揮,也不能在更大的范圍內充分地體現(xiàn)自身的作用和意義。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在互動、互促的過程中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三、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中需要處理好的若干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的內在聯(lián)系,要求把兩者作為一個整體來建設,使兩者形成互動、互促的良性循環(huán)。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處理好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要避免學科建設隊伍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隊伍“兩張皮”的現(xiàn)象。
就學科建設本身來說,其自身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內涵和內容不能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劃等號,學科建設的重點是學科研究,其教學內容也主要是圍繞學科研究展開的。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點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其主要內容是基礎理論和知識的教學。這一區(qū)別是由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各自的性質決定的,對此應該有準確的把握。但是,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不同性質并不意味著應該由兩支不同的隊伍來分別從事兩者的建設,不能形成從事學科建設的教師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無關的格局,也不能使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不去參與學科建設。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無論對于學科建設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都是非常不利的,這也背離了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級學科來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初衷。
尤其應該指出的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避免這樣兩種現(xiàn)象:一是要避免在一些學科點的隊伍中,過多地存在著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并沒有直接關系的教師,或者這些教師本身并不是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專業(yè)研究,但卻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的負責人或主要成員,這樣的結果,或者是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本身的要求不相符合,或者是偏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方向。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不利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也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和改革。
二是要避免申報學科點的時候整合了全校的力量,師資隊伍的實力雄厚,但在建設學科點的時候隊伍分散,不能集中全校的力量。這就形成了學科點建設名義隊伍和實際隊伍的巨大反差。這種情況直接影響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的建設,也使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脫節(jié)。
這些情況雖然表現(xiàn)為學科點建設中的問題,但實質是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師資隊伍沒有統(tǒng)一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好這一問題,必須使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隊伍同時也是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隊伍,只有在隊伍上統(tǒng)一了,才能真正解決好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關系,才能把這兩者作為一個整體來建設。也就是說,要解決好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相脫離的問題,前提是解決好隊伍的統(tǒng)一問題。
當然,強調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隊伍統(tǒng)一,其實質是要使這兩支隊伍能夠更好地融合和貫通,而并不是把兩支隊伍完全劃等號。學科建設更多地是要依靠學科帶頭人,由學科帶頭人來規(guī)劃和組織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是要依靠廣大教師,每一個教師都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主體。因此,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來說,必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中;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術骨干,還必須投入于學科建設,以學科建設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同時又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促進學科建設。從指導思想上理順了隊伍的統(tǒng)一關系,也就為實現(xiàn)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奠定了隊伍基礎。
第二,要避免學科建設研究方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是否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安排和教學內容作為重要的研究方向,這是衡量是否把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為整體來統(tǒng)籌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也是檢驗學科建設是否直接服務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指標。這一基本思想應該貫穿于學科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具體主要體現(xiàn)在這樣兩個方面:一是學科專業(yè)點研究方向的設置;二是研究生論文選題的確定。前者關系到學科建設的方向問題,后者關系到學科培養(yǎng)人才的問題。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這兩方面都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從學科專業(yè)點的研究方向來看,比較普遍地存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方向與自身的學科性質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學科點設置的研究方向不合理,不少研究方向的設置比較窄,偏向于其他社會科學的專業(yè),有的專業(yè)方向的設置甚至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根本無關。與此相聯(lián)系的是學科專業(yè)點的課程設置也存在著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距離過大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核心課程的設置缺乏規(guī)范性,不能很好地反映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基本要求。這樣的專業(yè)方向和課程設置既不符合學科專業(yè)本身發(fā)展和建設的要求,也不利于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實際的支持。
從學科點的研究生論文選題來看,同樣存在著學科點培養(yǎng)的碩士生、博士生的論文選題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學生沒有把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相關問題作為研究的對象,導師也沒有指導學生去研究這些問題,這樣的結果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研究生的論文選題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沒有直接的關系,有些研究生確定的論文選題,根本不能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性質和要求。這樣的狀況一方面會導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培養(yǎng)的學生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本學科的特點,甚至偏離學科培養(yǎng)的目標;另一方面,這種現(xiàn)象會對學科的發(fā)展產生不利的影響,人們會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內涵和目標產生種種疑問。
思政課程建設方案篇4
關鍵詞:工程造價;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教學設計
0引言
工程造價專業(yè)的核心在于圍繞土木工程建設活動培養(yǎng)思想政治堅定、德技并修、全面發(fā)展,適應德育人才并舉的市場需要,將德育元素融入職業(yè)教育,打造工程造價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技術,培養(yǎng)工程設計、施工預算、工程造價咨詢以及招投標等相關工作中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應用型為一體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工程造價專業(yè)旨在培養(yǎng)理想信念堅定、德技并修、全面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工匠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較強的就業(yè)能力、一定的創(chuàng)業(yè)能力和支撐終身發(fā)展的能力;掌握工程造價基礎理論和專業(yè)技術,以及編制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工程量清單報價、工程結算等專業(yè)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建設單位、施工企業(yè)以及工程造價咨詢、招標、工程監(jiān)理、工程項目管理等中介機構的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1工程造價專業(yè)課程思政教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1.1教學資源豐富,教學過程欠缺
工程造價專業(yè)屬于理論和實際結合十分緊密的專業(yè),課程本身具有良好的教學資源基礎和教學團隊支撐,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理念更新不及時、教學方法不適用等問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的現(xiàn)象。課程教學過程不明確,教師在使用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團隊的資源開發(fā)不足,教學資源的豐富性不充分,校企資源建設不到位等,這些都會影響工程造價專業(yè)的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與目標體系。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特殊認識過程。是為了實現(xiàn)學生個人的思維創(chuàng)造,這種教學過程更加注重認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在認識活動中的發(fā)展和成長。教師要積累教學素材,完善教學過程。
1.2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標準模糊
教育部等八部門共同印發(fā)《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目標任務是“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將立德樹人積極融入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然而在教育理念灌輸的同時,思政教育靠的是個人修養(yǎng)和個人境界,并沒有達到“普及”的效果。專業(yè)建設的“課程思政”依然缺少一套行之有效、可持續(xù)、標準化的教學模式,缺少能夠將“課程思政”貫徹到底、將思政理念融入教學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以及教學標準。目前,職業(yè)教育的思政研究處于探索階段,課程思政建設的標準和指導意見有待學校層面進一步指導和引領,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思政教育要強調以人為本,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fā)展人的精神貫注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思政教育理念旨在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與完善,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1.3打造教學團隊,教學內容常新
促使“課程思政”教學落地實施,就要在原有的教學團隊基礎上更新和完善,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轉變教學理念的同時,適應課程框架,探索合理而有效的教學模式,多樣化使用教育教學中的考核評價機制,以線上線下基礎教學為發(fā)力點,從實際需求出發(fā),挖掘生活、工作中的思政素材,強調“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使命擔當。落實課堂就是思政育人的主渠道,發(fā)揮專業(yè)課程、通識課程以及思政課程的育人功能,在教學中完善教學設計,以最新時事、最新資訊落實教學工作,線上線下同步更新、同步實施,課內、課外實時開展“關注榜樣人、梳理感人事、傳播正能量”的活動,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培育和踐行價值觀為主線,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構建思政教學目標一致的教學團隊,體現(xiàn)專業(yè)群建設的重要性和地位,跨學科、跨專業(yè)組建思政建設團隊,定期研討交流,學習指導,發(fā)揮團隊教學的力量,做好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設計與改進工作,將眾人力量使用到課程建設中,實現(xiàn)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完美統(tǒng)一。
2高職教育工程造價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目標任務
以“課程思政”課堂教學改革為目標,形成以專業(yè)帶頭人為龍頭,“雙師型”教師為主體的教師團隊,強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發(fā)揮“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功能,充分調動和凸顯教育教學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打造屬于高等職業(yè)教育、蘊含德育思想、凸顯工匠精神的工程造價專業(yè)課程。率先建設一批“課程思政”專業(yè)示范課,通過課程拓展,優(yōu)化課堂教學安排,秉承“常學常新”的教學要求,形成師生共識、思政教育效果突出、育人質量凸顯的課程思政建設格局;率先培養(yǎng)一批具有思政影響力、教學效果顯著的的個人和團隊,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形成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成功經驗。工程造價專業(yè)服務于工程建設領域,圍繞“公開、公平、公正、誠實信用”的價值體系,打造專屬職業(yè)的工程目標,行業(yè)發(fā)展趨勢正在倡導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工程造價是建筑行業(yè)高質量、高素質發(fā)展的起點,必須完善本專業(yè)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手段,才能促進建筑市場可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下去。
3工程造價專業(yè)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3.1打造工程造價專業(yè)“思政教學案例庫”
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教育觀,教學設計完整規(guī)范,能夠體現(xiàn)知識和能力目標的高階性、素質目標的價值引領性;通過課程案例良好呈現(xiàn)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承載價值觀,將新時代中國特色思想融入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yè)教育的有機融合和高度統(tǒng)一;將國家意識、政治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等納入日常課程教學。例如,工程造價因預算問題導致的偷工減料,招投標過程中發(fā)生的一些暗箱操作,都與造價人員對生命、環(huán)境、自然和公平正義的意識緊密相關。思政案例要求能夠多維度、多角度反映價值觀、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將各個工程案例所體現(xiàn)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線上線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提高學生對專業(yè)課程思政精神的認知能力。
3.2專業(yè)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
課程思政教學強調的新方法不只是能力的提升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凸顯助于學生理解的方式方法,教學方法不要求做到“新穎”,明確適合教學對象即可,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信息化手段的融入會多樣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信息化手段中融入思政教學元素,用新的視角開拓學生的天地,體現(xiàn)教與學的融合性、同步性以及實時性。比如,目前多數院校的學生和教師反映文化基礎課太枯燥,學習沒有興趣,課堂教學沒有積極性,這不是說教師教學的方法除了問題,而是教學方法所承載的教學內容不夠有新意,教學停留在就事論事階段,傳達給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只是通過表面現(xiàn)象去尋找答案,沒有利用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或思考深層次的答案。如果在教師能力提升中,站在學生的角度選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或手段,加之在教學內容中教會學生追根溯源的探尋問題本質,賦予教學內容發(fā)展源頭和時代價值,善于借助方法或手段,幫助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打造價值觀的培養(yǎng)。比如,《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是我校工程造價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在教學設計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與線上課程教育理念:第一,針對疫情特殊時期,開展線上招投標工作,引導學生進入電子招投標的學習與實踐;第二,交流互動,探討“利益誠可貴,誠信價更高”—失信被執(zhí)行人能參與招投標嗎?通過這些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設計,完成學生對“誠實守信”重要性的深刻認識。
3.3專業(yè)課程思政教育考核方式改革
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將課程考核涉及的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明確課程的目標責任制,細化專業(yè)課程教學標準,實時更新研究解決課程重點問題,建立以教學效果為導向的激勵機制。
4結語
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有效銜接可以更好地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在對應的專業(yè)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師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為培養(yǎng)德與智的復合型人才做出一定的探索,率先采取了建設專業(yè)的課程建設案例庫,將思政教育的學習與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進行了充分的融合,旨在為能更好地培養(yǎng)出高等職業(yè)教育德、智、體、美、勞為一體的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各專業(yè)要將課程思政理念全面融入到各學科、各課程,滲透到每個育人環(huán)節(jié),構建起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體系,在職業(yè)教育中形成全方位協(xié)同育人效應。學校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頂層設計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教書育人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工程造價專業(yè)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向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請教,一定做到嚴謹貼切,不能模棱兩可。
參考文獻
[1]張?zhí)旌?,張鵬,鄭元勛,張曉田,雷延峰.高校土木工程類專業(yè)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探索[J].高教學刊,2020(19):172-174.
[2]楊友濤.淺析課程思政視閾下專業(yè)教程教學改革的對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6):54-55.
[3]胡麗娟.高職院?!罢n程思政”建設現(xiàn)狀與路徑優(yōu)化[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0,37(03):110-113.
[4]何源.高校專業(yè)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表現(xiàn)及其培育路徑[J].江蘇高教,2019(11):80-84.
[5]八部門發(fā)文: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2):25.
思政課程建設方案篇5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政治;學案教學;構建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045-01
以新課程理念為主題的教育改革正在全國教育領域廣泛開展,為此,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這種轉變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更新教育觀念,轉換課堂角色,促使傳統(tǒng)教學向開放性教學轉變等幾個方面。本文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政治"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進行了相關探討,以求教于同仁。
1."學案"及"學案導學"的基本內涵
"學案"教學是不同于傳統(tǒng)"教案"教學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所謂"學案",是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在充分調查了解學情、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從學習者的角度為學生設計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導學材料。"學案導學"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案"代替教師在課堂上發(fā)揮主導作用,教師提供必需的實物、教具和圖片,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提供策略方法,適時進行情意培養(yǎng),從而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輔助學生根據"學案"和教材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1]高中思想政治課"學案導學"的基本內涵是:以學案為載體,以教師指導為主導,以導學為方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設計教學,在深入研究學生,把握學生知識水平、結構和認知特點的基礎上,依據教學內容,按照學生的學習習慣,仿照學生的思維方式,精心編寫"學案",在"學案"中通過設計典型材料,構建學習情境,有梯度地設置各種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完成自學并進行有效檢測,使學生高效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教學活動過程。簡言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案"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導學方案。高中思想政治課"學案導學"是以依托"學案"引導學生學習為主要特征的教學過程。[2]
2.高中思想政治課運用"學案導學法"的必要性
當前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關鍵,教師應改變過去單純的知識灌輸者的形象。"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作為新課程背景下探索的一種新教學模式,適合了新課改的要求。
第一,新課標呼喚新的教學模式?!陡咧兴枷胝握n課程標準》在闡述其課程總目標時指出:"懂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常識;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與時俱進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3]新課標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發(fā)展觀、強調學生的思維和個性的充分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新的教學觀念指導教學,既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4]
第二,"學案導學"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學案導學"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力圖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和動腦,發(fā)展學生的個體素質和思維能力,給予學生更多的自學時間,教給學生自學方法,變學會為會學。"學案導學"中,學生根據"學案"進行預習,目標步驟清晰,可以避免預習的盲目性,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為學生以后自我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3.高中思想政治課"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構建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多數高中學生缺乏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學生的主動性有待提高,政治教師應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筆者以為,"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構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教師深入了解學生,認真設計導學案內容。一是"學案導學"的核心理念在于以學生為本,注重導學,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個性特點和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好的導學案。二是導學案應該運用精煉的導語引出課題,明確課題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難點,并且通過恰當的學習任務設計,調動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自己解決該問題的積極性。在學生預習課本時,應帶著導學案設計的問題來預習,學會勾畫書中的重、難點和疑問。三是導學案應充分利用時政熱點來結合課本內容引導學生思考、探究,而不是機械照搬課本內容,讀死書。
第二,學生自主預習導學案,合作討論導學案疑問。"學案導學"注重學生如何學。在小組討論交流時,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表達自己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覺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從中體味到學習的快樂,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會激勵學生繼續(xù)努力。這種學習模式具有開放性、主體性、民主性等特點,另外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問題與課程相吻合,給出必要的引導、啟發(fā),才能很好完成教學任務,不至于讓課堂一盤散沙。
第三,教師精講點撥問題,引導探究導學案難點。在筆者近年教學的實踐中,一般情況下,通過自主學習,學生仍會存在問題,對于有代表性的,普遍存在的問題,教師與學生可以共同探討,教師在引導探究難點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講解時要能把握課本的重點和方向,語言準確,內容精煉,抓住問題的根本。充分利用學生討論時返回的信息,著力解決關鍵性緊迫性強的問題,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注重啟發(fā),激活學生的思維,注意學法指導,著重開發(fā)學生的潛能。
第四,學生認真完成習題,整理內化導學案重點。通過訓練習題,有利于學生對已學知識的鞏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促進學生整理內化重點知識,學生做練習時,教師應觀察了解學生的答題情況,及時講評,解決突出問題,及時表揚學生的獨到之處。同時要關注學困生的狀況,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路把題目做完,并且要書寫規(guī)范,字跡清楚,才能最終提高學生成績。通過訓練,不斷提高閱讀、審題能力、解題技藝、邏輯思維和書面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賈如鵬,傅海倫."學案"教學模式探討[J].課程與教學,2004(7)
[2]于晉.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學案導學"法的應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思政課程建設方案篇6
關鍵詞: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教學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不斷發(fā)展、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的工作。掌握我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發(fā)展軌跡,對比中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本質區(qū)別,領會“十”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整變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與教學改革過程中,基于中央和部委相關文件的要求,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創(chuàng)新發(fā)展教學內容,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加強思想教育、深化教學改革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歷史變遷
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階級本質,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為統(tǒng)治階級傳播其特定價值觀、教化社會成員、加強階級統(tǒng)治和鞏固政權地位服務的。伴隨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歷程,我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幾經變遷,經歷了三個時期、九個階段。
1.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21年至1949年)
革命戰(zhàn)爭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引進與思想萌芽、思想形成、第一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思想成熟。
(1)第一階段:1921年至1927年。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敗這一時期,我國并不具備獨自建立高等教育機構的環(huán)境與條件。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在黃埔軍校共同辦學過程中設置了一些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相關課程,內容主要是引進與宣傳馬列主義思想和知識、學習與借鑒蘇聯(lián)的理論和經驗,課程內容以國外作品的譯著為主,還沒有形成獨特、自有、完善的課程體系,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與顯著效果在北伐戰(zhàn)爭取得的勝利成果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
(2)第二階段:1927年至1935年。1927年,南昌起義之后,中國共產黨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中央蘇區(qū)是其中最大的革命根據地,在中央蘇區(qū)先后成立了多個高等教育機構,如蘇維埃大學、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學校、井岡山紅軍學校以及中國工農紅軍大學等,這些學校重點強調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目的就是為黨培養(yǎng)合格干部和革命人才。在此階段,我們黨開始逐步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系,采用了學分制,要求“政治科目48學分”。但課程設置在此時仍然以理論為主,如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蘇維埃革命與建設、黨史與黨建、中國革命基本路線、工人運動思想等,后期隨著積累革命經驗,逐漸結合革命具體實踐。
(3)第三階段:1935年至1949年。1935年,遵義會議之后,黨中央糾正了王明“左”傾錯誤和批判了“右傾”思想,于1938年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從萌芽形成階段逐步走向成熟。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機構在后方革命根據地遍地開花,如陜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干部學校以及后來合并多所大學的延安大學等,還有著名的延安抗大(即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曾經建立12所分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進一步重視。在此階段,除了馬列主義基本原理之外,課程設置主要以思想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為主,包括哲學思想、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軍事思想以及黨的建設思想等,課程內容靈活多樣,各所學校的教學內容并不完全一致。
2.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49年至1978年)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發(fā)展包括2個階段:思想的發(fā)展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動蕩與波折。
(1)第四階段:1949年至1957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全國逐步解放,進入社會主義過渡時期,黨和國家逐步建立、完善和調整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初期開設的課程主要有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包括社會發(fā)展史)、新民主主義論(包括近代中國革命運動史)、政治經濟學等。1952年,教育部頒發(fā)了新中國首個全國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方案《關于全國高等學校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課程的指示》,除對上述課程的門數、學時、順序以及課程名進行具體規(guī)定與調整外,主要增加了“馬列主義基礎”課程,確定核心課程是新民主主義論;1953年,“新民主主義論”改名為“中國革命史”;1956年,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正式演變?yōu)樯鲜鏊拈T課程。
(2)第五階段:1958年至1978年。在這一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經歷了較大的波折。1957年至1960年,第四階段形成的四門課程設置體系被全部取消,規(guī)定開設以《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教育”;1961年至1966年,幾經調整與變動,除了形勢與任務課程外,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際開設了層次不同、要求不同的中共黨史、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四門課程。1966年,“”開始,至1969年,高校所有課程停開。1970年至1978年高?;謴驼猩埃握n主要圍繞“無產階級下的繼續(xù)革命”理論講授馬列主義原著和著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存實亡。
3.社會主義新發(fā)展時期(1978年至今)
社會主義新發(fā)展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發(fā)展包括四個階段:“78方案”“86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
(1)第六階段:1978年至1985年的“78方案”?!啊焙?,高考制度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恢復,思想政治教育再次得到重視,重新步入發(fā)展正軌。1978年,教育部發(fā)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意見》即“78方案”。“78方案”課程設置包括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共產黨黨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4門課程。
(2)第七階段:1986年至1997年的“86方案”。1982年,具有劃時代、歷史性、偉大轉變的“十二大”勝利召開。1985年,根據“十二大”以來取得的理論突破與創(chuàng)新成果,中央發(fā)出《關于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的通知》,原國家教委提出“86方案”,對課程設置進行相應調整?!?6方案”課程設置包括由中國革命史(代替中共黨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馬克思主義原理(合并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世界政治經濟和國際關系(代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四門新課組成的政治理論課程組,以及由形勢與政策、法律基礎兩門必修課和大學生思想修養(yǎng)、人生哲理、職業(yè)道德碼事門選修課組成的思想教育課程組,共計兩組、9門課程。
(3)第八階段:1998年至2004年的“98方案”。1995年,原國家教委提出“兩課”要求,即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原思想教育課)。1997年,根據“十五大”把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的要求,和教育部要求增設“鄧小平理論課”。1998年,、教育部發(fā)出《關于普通高等學?!皟烧n”課程設置的規(guī)定及其實施工作的意見》,即“98方案”?!?8方案”課程設置包括由馬克思主義原理拆分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想概論(代替中國革命史)、鄧小平理論概論(代替中國社會主義建設)4門課程組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組,和由形勢與政策、法律基礎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合并“86方案”后3門)組成的思想品德課程組,共兩組、8門課程。
(4)第九階段:2005年至現(xiàn)在的“05方案”。2003年,根據2002年“十六大”把“三個代表”作為指導思想的要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代替了“鄧小平理論概論”。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取代“兩課”的名稱。2005年,、教育部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即“05方案”,且正式設立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課程設置將原兩個課程組合并成一個“思想政治理論課”,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86”方案)、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對應“86”方案中國革命史)、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合并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共6門課程。
4.對我國課程設置歷史變遷的分析
針對上述三個時期、九個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歷史發(fā)展進行分析,除了第五階段受到“”較大影響與嚴重破壞以外,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呈現(xiàn)出曲折中穩(wěn)步發(fā)展、發(fā)展中敢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中重視實踐、實踐中勇于改革的特點。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變化與波動,是由黨的發(fā)展歷程曲折性、中國革命斗爭艱巨性、社會主義建設復雜性所決定的。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改變與調整,其目的都是為了滿足黨的領導、奮斗目標、時展與革命建設的需要。再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都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得出結論、取得經驗。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與理論課程設置的優(yōu)劣與成敗,都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積累了豐富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中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比較分析
我國與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tài)、社會制度、價值觀念、政治體制、經濟結構、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存在較大不同,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也存在較大差異。西方國家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可以分為三類:以自主管理為主,例如美國、德國、韓國;既有自主管理也有統(tǒng)一管理,例如英國;完全統(tǒng)一管理,例如日本、新加坡。我國的思想政治課程設置也屬于完全統(tǒng)一管理。
1.美國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
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在名義上不作為一種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也沒有“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等實際名稱,而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和到各種教育與實踐活動當中,作為一種技能和文化進行教育和傳播。課程設置有西方經濟學、公民與法、美國與世界、科學哲學和實用主義等政治理論課,以及大學生生活導論課、職業(yè)道德、社會研究等思想品德課。課程設置方面強調實用性與實效性,教學內容方面追求趣味性與應用性,教學方式方面注重靈活性與交互性,學習方式方面提倡創(chuàng)造性與自主性。從某種角度來說,美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強調個性與特性培養(yǎng),雖然可以調動高校、教師、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但是一定程度上缺乏統(tǒng)一性、規(guī)范化、標準化,不存在完整的教學與課程體系。
2.德國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
同美國類似,德國也沒有設置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而是將思想道德教育廣泛融入到其他學科當中,但是對于某些專業(yè)學生采取嚴格的國家考試制度進行考核,而且某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對于文科和理科學生同等對待。德國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廣泛融合到神學、教育學、法學、倫理學等類課程中進行。醫(yī)學、藥學、法律、教育等專業(yè)的學生,需要通過國家考試。根據國家考試的要求,考試必須包含本行業(yè)規(guī)章和職業(yè)道德等方面的內容。在德國高校,政治學、法學、社會學等不僅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yè)必修基礎課程,也是理工科的專業(yè)必修課。
3.韓國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
韓國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文化方面先后受到中國、日本、歐美等多個國家的影響,但是韓國在保持自己儒學核心文化精神的前提下,抵制不良因素,學習利用優(yōu)點,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文化。韓國中小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由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但是其高等教育也沒有專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韓國的大學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人文政治、倫理道德、歷史經濟等相關課程當中。韓國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斷融合外來思想且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同時,非常難得地保持了自己的特色。
4.英國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
英國思想政治教育分為統(tǒng)一管理的宗教教育和自主管理的道德教育。英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中,宗教教育按照統(tǒng)一的宗教教育制度和教學大綱進行,道德教育則包括管理相對靈活的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健康人格教育。課程設置方面同美國相比,具有很多相同點,尤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各種教育的融合方面。此外,英國在課程設置方面強調理論性與實用性并重,既重視宗教傳統(tǒng)也重視實踐發(fā)展。
5.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
日本民族善于學習和消化外來文化的特性,從而將日本文化打造成一種復雜的糅合體,這些決定了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樣性與多面性。與中國類似,日本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國家全面干預、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要求、統(tǒng)一布置的方式,并且通過立法保證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課程設置內容涉及民主主義教育、國體教育、集團主義教育、國際意識教育、感恩教育、體驗性教育。日本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除了具備驚人的一致性、統(tǒng)一性、強制性和對外來文化的強大融合性之外,還體現(xiàn)出較強的國際競爭意識與民族危機意識。
6.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
新加坡也善于學習和消化外來文化,但是與日本不同,新加坡在文化方面采取“技術上依賴西方,精神上固守東方”的態(tài)度,尊崇具有創(chuàng)新、改革與發(fā)展的現(xiàn)代儒家思想文化。同時,新加坡重視國家認同與歸屬感,強調國家利益第一。與日本類似,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施行更仔細、更全面、更深入的政府干預,制訂了更為詳細的教學大綱、教學要求、教學安排與實施方案,同時具有更加嚴格無情的法律和法規(guī)作為保障,制訂一系列約束公民社會道德與行為規(guī)范的條例和法規(guī)。課程設置內容涉及愛國主義教育、現(xiàn)代儒家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美德教育等。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雖然實行更加強化的統(tǒng)一管理,但是也非常注重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聯(lián)系實踐。
7.對中外課程設置的比較分析
(1)自主管理與統(tǒng)一管理的區(qū)別。我國的政體與西方國家不同,決定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也存在差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xié)商制度,既可以發(fā)揮多黨參政議政的優(yōu)點,也可以在黨的統(tǒng)一領導下,發(fā)揮出主導性、主體性、主動性,形成統(tǒng)一思想,凝聚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在一定程度上更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fā)展現(xiàn)實,所以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具有較強的統(tǒng)一性、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多黨輪流執(zhí)政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治思想的激烈矛盾與沖突,代表不同階層利益的不同政黨,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價值體系,必然存在利益競爭與差異較大的政治傾向,一般無法形成統(tǒng)一的政治思想,所以這些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和傳播公共的政治思想與道德理念,政黨競爭與政治矛盾決定任何執(zhí)政黨無法實現(xiàn)符合自己需要的、全民范圍的、規(guī)范一致的政治思想教育。
(2)西方國家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的優(yōu)點。西方國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先進理念、方式與手段,值得我們深刻學習與借鑒,他們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與其他學科相融合。美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強調實用性、教學內容追求趣味性、教學方式注重靈活性。德國思想政治教育標準對于文科與理科同等對待,而且某些特定專業(yè)實行嚴格的國家考試制度。韓國在快速吸收外來思想的同時仍能保持核心精神與發(fā)展特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各具特色。英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統(tǒng)一性與自主性并重,而且在注重教育融合性的同時,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傳統(tǒng)與發(fā)展相結合。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博采眾長、兼容并蓄,基于國家全面統(tǒng)一管理、立法鞏固,突出強調國際競爭與民族危機。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國家歸屬感,采取更加嚴格與細致的規(guī)劃和法制加以管理,同時注重創(chuàng)新與實踐。
(3)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的不足之處。同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存在以下不足:課程設置相對死板,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課程改革周期相對較長,不滿足時展需要;課程類別過于強調意識形態(tài)與階級對立,欠缺包容性與知識多樣性;課程內容理論說教過多,實例應用較少,缺乏實踐性、應用性與趣味性;教學方式刻板嚴肅,難以激發(fā)學生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學習方式比較被動,缺乏交互性與創(chuàng)新性,無法形成獨立意見與獨特見解等。
三、“十”對于科學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目標調整與要求變化
“十”報告指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卫握莆找庾R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和主導權,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并且強調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
與“十七大”報告相比,“十”報告將“科學發(fā)展觀”充實到重要指導思想中,并且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開展提出更高的目標和更高的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加深入人心?!笆睂τ谒枷胝谓逃ぷ魈岢隽诵碌哪繕伺c新的要求。為建設和諧穩(wěn)定、健康向上、持續(xù)發(fā)展的社會,不僅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力度,而且要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實踐。
四、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思路
在深入貫徹“十”會議精神、嚴格遵守中央和部委相關文件要求的前提下,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過程中,遵循“緊跟形勢、依法設置、古今中外、創(chuàng)新嘗試”十六字方針,以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具有前瞻性、合法性、科學性和先進性。
1.緊跟形勢,深入學習“十”會議精神,保證前瞻性
從我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歷史變遷可以看出,在每一次重大歷史轉折時期,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與課程設置都發(fā)生較大的調整與變化,都會按照中央新的指導思想,根據理論突破與創(chuàng)新成果,充實、完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這決定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過程中,要深刻體會中央要求,密切關注形勢發(fā)展,才能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的前瞻性。
“十”報告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再次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注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為建設和諧穩(wěn)定、健康向上、持續(xù)發(fā)展的社會,不僅要加強理論研究力度,而且要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實踐。立足中國實際、緊跟形勢發(fā)展、遍及普羅大眾,豐富教材理論、完善課堂教學、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引領作用,帶動輿論導向。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過去幾年的教學調整與課程改革過程中,雖然按照與時俱進、跟蹤形勢、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要求不斷充實“科學發(fā)展觀”的教學內容,但是針對“科學發(fā)展觀”仍然沒有形成完備的教學體系和完善的課程設置。“05方案”已經實施近八年,根據“十”指導思想的變化,預計不久將會做出相應改革與調整。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中央對于思想政治發(fā)展的變化動向,提前做好教學改革的相關準備工作。
2.依法設置,嚴格遵守當前課程設置要求,保證合法性
在中央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做出調整與變化之前,必須繼續(xù)嚴格遵守宣傳部、教育部發(fā)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即“05方案”。這決定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過程中,要嚴格遵循中央要求,同時緊密結合形勢發(fā)展,只有在規(guī)章制度框架下做出相應調整,才能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的合法性。
按照“05方案”要求,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如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按照“05方案”要求,共設置6門課程,其中必修課5門、選修課1門,最低16學分。除了形勢與政策和選修課根據時事需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之外,其余4門必修課的教學內容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定執(zhí)行。在課程設置具體實施過程中,考慮文科與理科學生層次不同、方向不同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在文理科學生都要學習5門必修課的基礎上,針對文科的學科特點,要求文科學生選修“當代”。
在未來的課程設置中,我們提出如下改革思路。結合理科的學科特點與具體情況,對理科生的“形策”課進行創(chuàng)新,即在理科形勢與政策課程中,按需增加一定比例的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教學內容,這樣既可以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完備性和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也可以滿足理科生課程安排的實際需要。
3.古今中外,以我國歷史和中外對比為借鑒,保證科學性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過程中,注重學習和掌握我國高等教育政治理論課程設置的發(fā)展背景與歷史沿革,通過分析發(fā)展軌跡,挖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變化規(guī)律,繼而根據中央指導思想的變化,與時俱進,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的科學性。
另外,注重對比中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分析兩者之間的本質差異,通過挖掘產生區(qū)別的本質提高認識,通過吸收西方國家的優(yōu)點來提高水平,通過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從而加以改進,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的科學性。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過程中,堅持以“緊跟形勢”為理念,以“依法設置”為準則,以“古今中外”為參考,創(chuàng)新嘗試,切實踐行科學發(fā)展觀,才能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的先進性。
參考文獻
[1]鄧小林.中央蘇區(qū)時期的學校與思想政治教育[J].求索,2012(10):65-67.
[2]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抗大簡介[OL].2006:09-27.
[3]崔秋灝.改革開放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沿革[J].世紀橋,2008(1):117-118.
[4]楊彩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的歷史沿革[J].教育與職業(yè), 2012(6,下):117-119.
[5]李祖超.“五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4):46-50.
[6].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度廣東省高教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民辦高等學校網絡輿情應對能力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1GJB12514)與2012年度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實踐與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201238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思政課程建設方案篇7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課程設置;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加強和改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舉措。山西省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從20世紀80年代初創(chuàng)建以來,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針對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從理論上回答了大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在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啟迪和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教育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實現(xiàn)高校培養(yǎng)目標的事業(yè)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始終堅持與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結合課程教育教學特點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勢特點,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完善。筆者通過對改革開放30年來山西省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歷史沿革以及改革發(fā)展的梳理,可以將山西省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課程設置沿革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初步發(fā)展階段(1978—1984年)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經歷了曲折的過程??傮w來說,始終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對培養(yǎng)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WWw.133229.cOM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我國進入了新的發(fā)展時期。1980年7月,教育部印發(fā)了《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馬列主義課的試行辦法》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據實踐經驗和現(xiàn)有條件,在目前全國高校本科開設中共黨史、政治經濟學、哲學。文科專業(yè)加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也可試開科學社會主義?!睘榱诉m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解決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1984年9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院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若干規(guī)定》,要求從1984年起著手準備在全國高等院校增設“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基本問題”課程。按照教育部對于課程設置的相關要求,山西省各高校積極進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工作,在教學中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徹底清除林彪、“四人幫”的瘤毒,撥亂反正,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教育學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山西大學、太原機械學院等高校開設了“中共黨史99、66政治經濟學”、“哲學”、“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基本問題”等必修課程,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不斷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形勢。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不斷完善階段(1985—1997年)
隨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政治經濟以及新時期大學生思想、心理的不斷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育教學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面臨著一系列改革。1985年8月,中共中央印發(fā)的《關于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通知》指出,在新的形勢下,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必須對大學生進行以中國革命史為中心的歷史教育,使大學生能了解歷史、認識歷史;必須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使大學生能用正確的理論分析鑒別各種社會思潮和觀點,對錯誤的思想觀點進行進行分析批判;必須進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理論實踐的教育,使大學生能深刻體會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重任。
1986年3月,原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在高等學校進一步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通知》中指出,從1986年起,要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進行改革,逐步開設“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9966馬克思主義原理99%66世界政治經濟和國際關系”這四門課程。從1985年以后,山西省教委和各院校組織廣大教師對政治理論課積極進行改革,建立了新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得到了不斷修改和充實,真正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山西省還利用一年多的時間,本著先易后難、由點到面的原則,堅定、積極、穩(wěn)妥、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進行了改革,到1986年暑假后,山西省各高校開始開設“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等必修課程,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課分成“哲學”、“政治經濟學”等幾門課程,并增加了歷史唯物主義、當代資本主義的內容。
1988年7月,山西省教育委員會印發(fā)《關于高等學校開設“法律基礎”課程和召開法律基礎課研討會的通知》,將“法律基礎”課列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必修課,為此,從1988年新學年開始,山西省各高校普遍開設“法律基礎”課。從1991年起,山西省各高校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課程中增加了近、現(xiàn)代史和國情教育的內容。1993年8月,山西省教育委員會印發(fā)了《關于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改革意見》,高校的“大學生思想修養(yǎng)”和“人生哲理”兩門課調整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一門課,作為必修課從1994年秋季開學實施。“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仍為必修課,其中“形勢與政策”針對學生的思想認識,采取報告或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每學期集中進行五次左右。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健康發(fā)展階段(1998—2004年)
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這給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須下大力氣使鄧小平理論進教材、進課堂,以武裝大學生的頭腦。1998年5月,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教育委員會發(fā)布了《關于我省普通高等學校開設<鄧小平理論概論>課的通知》,從1998年秋季開學,山西省各普通高校都以“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課程為基礎,開設了“鄧小平概論”課程。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課程設置必須著眼于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觀點,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全面反映我國實際和時代特點。1998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普通高等學校“兩課”課程設置的規(guī)定及其實施工作的意見》的通知,至此馬克思主義理論課“98方案”形成。按照上述要求,山西省各高校進一步推動“兩課”學科建設,充分發(fā)揮“兩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陣地作用,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華北工學院等高校把“兩課”列為重點課程,加強了課程的建設。由此,山西省各高?!皟烧n”課程設置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
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2003年2月,教育部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深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進”工作的通知》,要求把“鄧小平理論概論”課調整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山西省各高校從2003年秋季開始開設這一課程,并重新編寫了這一課程的教材,從總體上貫徹了十六大精神。
四、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科學發(fā)展階段(2005年至今)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育教學取得了很大成績。同時,面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新情況、新任務、新要求的出現(xiàn),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由于山西省高校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基礎比較薄弱,課程內容重復,教材質量參差不齊,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學針對性、時效性不強,對此,各高校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發(fā)[2004]16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意見》精神,加強了山西省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建設,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結合山西省高校實際,山西省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按照堅持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大學生,始終保持教育教學的正確方向,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等要求進行改革,不斷完善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課程體系。山西省各高校設置了4門必修課,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開設了“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選修課。
思政課程建設方案篇8
[論文關鍵詞]萌芽;探索;共產主義思想品德課;兩課;98方案;05方案;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
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既是一門傳統(tǒng)學科又是一門新興學科,既是一門交叉學科又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盎A”課的學科建設經過多年探索、突破、改革、創(chuàng)新和不斷完善、整合而走上今天的跨越式發(fā)展之路?!盎A”課是2005年由原來的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整合為一門新的學科。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是20世紀60年代初期,以《形勢與政策》課的設立為標志開始萌芽,改革開放以后的80年代初期正式開設并命名。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提出了把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理論課教學研究開始關注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的特點和要求,探索高校思想理論課教學的新內容、新機制、新手段和新方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由此也進入了改革探索的新階段。在探討大學生思想政治科學化的同時,教學研究開始關注思想品德課課程設置問題。如1980年大連工學院率先開設“思想修養(yǎng)”課,后來全國各高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開設了類似課程的講座和專題如思想品德教育、人生哲理、人才成長與修養(yǎng)、職業(yè)道德、形勢與政策、社會主義道路教育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等。與此同時,有關方面的教材、著作和刊物相繼出版,相關的學術討論和論文紛紛發(fā)表,黨和國家宣傳、教育部門也在加大研究規(guī)劃力度,不斷制定、出臺支撐其學科建設的規(guī)章制度和方案。
1982年l0月,教育部發(fā)出了《關于在高等學校逐步開設共產主義思想品德課程的通知》《通知》指出,有計劃地進行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是實現(xiàn)高等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要把共產主義思想品德課作為一門必修課,納入教學計劃”《通知》還規(guī)定:共產主義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由主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門組織實施。主要由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講課,電可請校內外其他同志講課。有條件的學校可成立專門的教研室,設立少量專職人員。至此.思想品德課作為一門課程在全國高校普遍開設,成為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道德、人生觀教育的重要途徑。90年代中期逐步得到完善,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一起,簡稱為“兩課”。
1984年9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高等學校開設共產主義思想品德課的若干規(guī)定的通知》《通知》除規(guī)定了共產主義思想品德課的任務、內容、教學原則、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機構等,還規(guī)定“共產主義思想品德課應納入教學計劃并考核學習成績。思想品德課和形勢政策教育平均每周兩學時,由各校根據情況統(tǒng)籌安排。思想品德課教學時間不得任意擠占?!痹诮虒W方法上提出“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針”“課堂講授與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相結合”等。
1985年國家教育部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設置為兩部分即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教育,其中,思想教育課程包括大學生思想修養(yǎng)、人生哲理、職業(yè)道德和法律基礎課。1986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印發(fā)了(關于在高等學校進一步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通知》的意見)提出了“因校制宜地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1987年10月國家教委在關于高等學校思想政治課程建設的意見中規(guī)定開設五門課程:《形勢政策》《法律基礎》《大學生思想修養(yǎng)》《人生哲理》《職業(yè)道德》。這五門課程的開設基本上確立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完整課程體系。
1992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對我國高?!皟烧n”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1993年7月召開的第四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國家教委提出了進一步對“兩課”教學進行改革。會議報告提出:“兩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教學內容改革,根本途徑和方法是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目標和要求是提高思想理論教育的說服力和針對性’’“要把改革的重點放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鄧小平所指出的‘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精神應成為‘兩課’教學改革的指導方針”國家教委在調研的基礎上,選擇四所國家教委直屬院校作為教學改革試點學校,三所部委或地方院校作為改革試點聯(lián)系學校,全國各地有近四十所院校被確定為教學改革試點單位。各教學改革試點學校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充分依靠廣大教師,經過充分準備,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上,進行了積極努力和艱苦探索。提出了許多具有特色的教學試點方案。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科學,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學科加強建設,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科研和學科建設,要培養(yǎng)和造就一批德育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和理論家。
1995年10月24日國家教委印發(fā)了《關于高校馬克思主義和思想品德課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特別強調要“進一步推動‘兩課’的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重點學科加以建設,把‘兩課’作為學校的重點課程加以建設”?!兑庖姟诽岢?,“兩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增強抵制錯誤思潮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意見》還對“兩課”的主要內容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要求通過教學改革,逐步形成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兩課”課程體系?!兑庖姟穼Ω咝!皟烧n”教學時數做了調整,提出了各級各類院校四年制本科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時數為教學計劃內不少于85學時,專科不少于68學時。實行學分制的學校,應合理確定上述各門課程的學分,切實保證規(guī)定的學時。”
1995年12月,教育部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保證高等學校德育有效實施,根據《教育法》制定了《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大綱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系統(tǒng)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環(huán)節(jié),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要把兩課作為重點課程來建設,要以鄧小平同志建設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不斷改革“兩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努力提高實效。大綱規(guī)定高校思想品德課應設置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法律基礎課和形勢政策課程。
1996年3月在全國高?!皟烧n”管理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新的課程設置方案的制訂要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兩課”教學改革的指示,貫徹“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方針,全面總結和吸取1985年以來“兩課”教學改革的經驗,特別是改革試點的重要成果,注意保持工作的連續(xù)性和教學秩序的相對穩(wěn)定性,要對課程名稱和教學內容做出統(tǒng)一規(guī)定和要求,以便更好地發(fā)揮“兩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保證“兩課”教學根本目標的實現(xiàn)。1997年6月第六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進一步推動了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課程設置改革的步伐。
1998年4月23日,黨中央專門召開會議研究決定高等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課程設置新方案,正式提出了高?!皟烧n”教學的課程體系即包括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和法律基礎課在內的八門課程的設置即所謂的“98方案”。1998年6月,、教育部聯(lián)合頒發(fā)《關于普通高等學?!皟烧n”課程設置的規(guī)定及其實施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1993年以來,為適應形勢發(fā)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高等學校的‘兩課’教學在內容和方法上進行了改革,積累了經驗,取得了較好效果。當前要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進一步解決好鄧小平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這一主要任務。要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規(guī)范普通高等學?!畠烧n’課程設置,修訂教學基本要求,深化教學改革,加強課程建設,進一步提高‘兩課’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1999年7月在黨的第八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長陳至立對實施“兩課”課程設置新方案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要切實加強對新方案實施工作的領導。高校黨政領導要深入第一線,了解和幫助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實際困難。第二,要加強對教學中熱點、難點的研究,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和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感。第三,要大力堅強“兩課”教師隊伍建設。為貫徹會議精神,高質量地實施“兩課”課程設置新方案,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開展高等學?!皟烧n”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1999年12月3日,教育部社政司印發(fā)了《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兩課”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的通知》該通知在充分肯定“兩課”教師隊伍整體情況較好、工作富有成效的同時,指出“兩課”教師隊伍建設還存在許多應改進的地方,關鍵是要提高“兩課”教師自身的水平。為此,該通知提出:為改變“兩課”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的比例明顯偏低的狀況,要在1999年致2004年間,使3500名左右在任“兩課”專職教師通過在職學習的方式,獲得碩士學位。
2000年3月22日,教育部社政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普通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精彩一課”教學示范片評選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指出:為進一步提高“兩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高質量地全面實施“兩課”設置新方案,決定從2000年到2002年分三批進行“精彩一課”教學示范片的評選和制作工作。2000年下半年,教育部社政司根據近年來教學改革的進展情況和當前高校思想理論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決定啟動教學基本要求修訂工作。
2001年7月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皟烧n”教育教學中貫徹江同志“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通知》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工作,要把貫徹《講話》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目前正在進行的高質量地全面實施“兩課”課程新方案的工作結合起來,同“兩課”教育教學中正在進行的教材建設、師資培訓和教學方法改革等工作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兩課”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
2002年,黨的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為現(xiàn)階段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也對高校特別是“兩課”教育教學用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2003年2月,教育部發(fā)出《關于進一步深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進”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包括“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課在內的“兩課”應全面地滲透“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用黨的十六大精神以及新的教學研究成果全面修訂“兩課”教材,切實抓好“兩課”教師“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和培訓。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意見》提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要按照充分體現(xiàn)當代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推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工作。要聯(lián)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聯(lián)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把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把系統(tǒng)教學與專題教育結合起來,把理論武裝與實踐育人結合起來,切實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之后,、教育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凋研,為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改革的新方案的提出和實施奠定了可行基礎和經驗準備。
200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意見》明確了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特別強調要大力推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兑庖姟愤€指出,科學的課程設置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開展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體現(xiàn)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和時代精神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通過充實教學內容,完善課程設置,形成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相對穩(wěn)定的課程體系。
2005年3月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了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施意見,內容全面,要求明確,操作性強,規(guī)定了包括“基礎”課在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課的課程設置,并且規(guī)定了本、??茖W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考核學分都是3學分,用學分固定學時,科學靈活,強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秾嵤┓桨浮穼Α盎A”課的學科建設和教學方法等提出了具體規(guī)定,如“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貼近學生實際,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學校特點,提倡啟發(fā)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要研究分析社會熱點。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活躍教學氣氛,啟發(fā)學生思考,增強教學效果。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認真探索專題講授、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推廣名師大班講授和小班輔導的教學經驗,大力推進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xiàn)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建立教學資料數據庫,實現(xiàn)資源共享。要加強實踐教學。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大綱,規(guī)定學時,提供必要經費。加強組織和管理,把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專業(yè)課實習等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要改進和完善考試方法。采取多種方式綜合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際表現(xiàn),力求全面、客觀反映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薄秾嵤┓桨浮愤€對“基礎”課的基本內容做了規(guī)定,“主要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到此,“基礎”課已發(fā)展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一門比較成熟的新興學科。
本文鏈接:http://edgebase.com.cn/v-141-3324.html思政課程建設方案范文8篇
相關文章:
三年級描寫秋天的優(yōu)秀日記10-05
小學畢業(yè)同學錄贈言09-28
動人的早安QQ問候語08-10
神奇的垃圾桶四年級作文08-23
小學一年級寒假作文07-23
我的課余生活作文07-23
2024六年級學期末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總結07-26
班主任綜合評語10篇07-23
陽關曲/中秋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