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揚鑣成語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過成語吧,成語在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并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你還記得哪些成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分道揚鑣成語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分道揚鑣成語故事1
[釋義] 道:路;鑣:馬嚼子;借指為馬;揚鑣:驅(qū)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們分別發(fā)展和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語出] 《北史?河間公齊傳》:“(元志)為洛陽令;不避強御;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面陳得失。……孝文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俺?與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
[正音] 鑣;不能讀作“l(fā)ù”。
[辨形] 揚;不能寫作“楊”;鑣;不能寫作“標”。
[近義] 各奔前程 風流云散
[反義] 志同道合 并駕齊驅(qū)
[用法] 多用于書面。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jié)構] 偏正式。
[辨析] ~和“各奔前程”都有“由于志向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的意思”。不同在于~偏重于“分手”;多用于人;“各奔前程”僅用于人。
分道揚鑣成語故事2
出處:《北史?魏諸宗室?河間公齊傳》高祖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道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span style="display:none">dSR萬博士范文網(wǎng)-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wǎng)站Vanbs.com
釋義:“揚鑣”,舉鞭驅(qū)馬前進。分路前進,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
故事:在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有一個名叫元齊的人,他很有才能,屢建功勛?;实鄯浅>粗厮?,封他為河間公。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志。他聰慧過人,飽讀詩書,是一個有才華但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文帝很賞識他,任命他為洛陽令。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從山西平城搬遷到洛陽建都。這樣一來,洛陽令成了“京兆尹”。在洛陽,元志仗著自己的才能,對朝廷中某些學問不高的達官貴族,往往表示輕視。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照理,元志官職比李彪小,應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讓路。李彪見他這樣目中無人,當眾責問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職比你大多了,你為什么不給我讓路?”元志并不買李彪的帳,說:“我是洛陽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哪里有地方官給住戶讓路的道理呢?”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吵起來了。于是他們來到孝文帝那里評理。李彪說,他是“御史中尉”,洛陽的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然不肯讓道。元志說,他是國都所在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他主管的戶籍里,他怎么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御史中尉讓道?孝文帝聽他們的`爭論,覺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訓斥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便笑著說:“洛陽是我的京城。我聽了,感到你們各有各的道理。我認為你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行嗎?”
分道揚鑣成語故事3
成語釋義:
分路前進,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揚鑣:舉鞭驅(qū)馬前進。
來源追溯:
《北史?魏諸宗室?河間公齊傳》:與御史中尉爭路,俱入見,而陳得失……高祖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span style="display:none">dSR萬博士范文網(wǎng)-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wǎng)站Vanbs.com
故事鏈接:
南北朝時,北魏有一個名叫元志的人,聰慧過人,飽讀詩書,被封為洛陽令。他仗著自己的才能,有些看不起朝廷中的某些達官貴族。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御史中尉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照理,元志官職比李彪低,應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讓路。
李彪見他這樣目中無人,當眾責問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職比你高多了,你為什么不給我讓路?”
元志說:“我是洛陽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過是洛陽的一個百姓,哪里有地方官給百姓讓路的道理?”
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吵了起來。于是一起來到孝文帝那里評理。孝文帝聽完他們的爭論,笑著說:“你們各有各的道理。你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行了嗎?”
學以致用:
小王和小李曾經(jīng)是一對特別要好的朋友,長大以后,由于各自的理想不同,兩人的意見出現(xiàn)了嚴重的分歧,最后終于分道揚鑣,各奔前程。
分道揚鑣成語故事4
南北朝時期,北魏有一個名叫元齊的人,他很有才能,屢建功勛?;实鄯浅F髦厮?,封他為河間公。
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志。他聰明過人,學富五車,是個有才華但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文帝很賞識他,任命他為洛陽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納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從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搬遷到洛陽建都。這樣一來,洛陽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陽,元志仗著自己的才能,對朝廷中某些學問不是很高的達官貴人,很是輕視。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照理,元志官職比李彪小,應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讓路。李彪見他這樣目中無人,當眾責問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職比你大多了,你為什么不給我讓路?”
元志聽完李彪的話后,不以為然地說:“我是洛陽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哪里有地方官給住戶讓路的道理呢?”
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吵起來了。于是他們來到孝文帝那里評理。李彪說,他是“御史中尉”,洛陽的一個地方官怎敢同他對抗,居然不肯讓道。元志說,他是國都所在地的長官,住在洛陽的人都編在他主管的戶籍里,他怎可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樣向一個御史中尉讓道呢?
孝文帝聽了他們的'爭論,覺得他們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訓斥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便笑著說:“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意思是說,洛陽是我的京城。我聽了,感到你們各有各的道理。我認為你們可以分開走,各走各的,不就行了嗎?
分道揚鑣成語故事5
【出處】
《魏書》。
元志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大臣,他聰明過人,才華橫溢但清高孤傲。
元志恃才自傲,瞧不起某些才疏學淺的達官貴人,經(jīng)常對其出言不遜,但又合情合理。一次,元志外出游玩,正巧御史中尉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元志的官職比李彪的小,按理應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給他讓路。李彪見他這樣輕狂驕逸,目中無人,便怒火中燒,當眾責問元志:“我乃堂堂的御史中尉,官職比你大多了,你為什么不給我讓路?”
元志可不認李彪的理,反而振振有詞:“我是這里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過是洛陽的一個住戶而已,哪有地方官給住戶讓路的.道理!”
兩個互不相讓,爭吵不巳,最后鬧到孝文帝那里。
孝文帝聽了他們各自的陳詞,覺得兩人的話都有點道理,也不好作評判,便笑著說:“洛陽是我的京城,你們說的也都有道理。我看不如這樣吧,你們倆分開走,各走各的,在自己的道上揚鞭催馬不就行了嗎?”
釋義
分道揚鑣原意指把道路接直行線一分為二,各走屬于自己統(tǒng)轄的路,分路前進,后來用以比喻各人向各自不同的目標前進?;ゲ幌喔伞?span style="display:none">dSR萬博士范文網(wǎng)-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wǎng)站Vanbs.com
本文鏈接:http://edgebase.com.cn/v-27-2244.html分道揚鑣成語故事
相關文章:
財務制度落實情況匯報11-09
十一國慶節(jié)的活動總結(jié)09-27
設計師個人工作總結(jié)年終總結(jié)報告(五篇)08-09
公司員工工作犯錯檢討書09-06
開診斷證明書工作規(guī)定08-15
保安安全責任承諾書08-13
大學學生會招新策劃書08-02
銀行實習心得體會最新10-05
母親節(jié)的廣播稿08-15
紅色一號:冬日行動電影觀后感11-09
一年級吃月餅作文09-26
急中生智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09-07
和失敗的名言警句08-08
美術生文化課沒過怎么辦?11-02
雞毛閱讀答案07-19